
课程缘起

一天早晨,子妍戴着妈妈送给她的簪花发饰,高高兴兴地来到幼儿园。这个与众不同的发饰,引起了孩子们的关注。
你头上戴的是什么?真好看!
这是簪花,女孩子戴上簪花会变漂亮,就像头上开满了鲜花。
我也想变漂亮,我也要戴簪花!
男生可以戴簪花吗?
从孩子们的对话中,我们感受到了他们在偶遇这个花朵发饰后,对“簪花”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。簪花,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,值得孩子们进一步了解。《纲要》指出“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、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,把握时机、积极引导。”于是,一场关于“簪花”的探索开始了。
《遇见簪花》思维导图




初识簪花


为什么要戴簪花呢?
大家从什么时候开始戴簪花的?
我要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上网查查,也许会有发现。
带着对于“簪花”的好奇,孩子们开始探秘簪花。在家里,他们请爸爸妈妈帮帮忙,在网上查找关于簪花的介绍,通过搜一搜、说一说、画一画的方式,将自己的发现记录在调查表上。


在幼儿园里,他们询问老师。老师借助图片和视频向孩子们介绍簪花艺术。通过简单的介绍,孩子们了解到:簪花是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,它是中国古代人头饰的一种,也叫戴花、簪戴、插花。簪花的习俗在我国已有两三千年的历史。《簪花仕女图》形象地再现了唐朝簪花戴彩的情况。孩子们还发现:唐朝已有男子戴簪花的现象,到了宋朝更日益普遍。
顿时,孩子们对于簪花的热情愈发高涨,不仅女生跃跃欲试,就连男生也争先恐后地试戴起了簪花,心里美滋滋的。
✦
✦
✦

✦
✦
✦


教师的思考:
兴趣是最好的老师,一日生活皆课程。追随孩子们对“簪花”的兴趣,我们利用家长资源和网络资源,让孩子们直观地了解“簪花”的来历和文化,认识簪花艺术,萌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喜爱,树立民族文化自信。



探秘簪花

簪花,有着悠久的历史,近期“泉州簪花”拥有很高的热度。孩子们在前期的认识中,对于簪花的兴趣愈发浓厚,他们也想来亲手制作簪花。

1.材料大讨论
簪花五颜六色的真漂亮啊,我们也想来做簪花呢。
做簪花需要哪些材料呢?
对于簪花的材料,孩子们有自己的想法,他们你一句我一句,纷纷为制作“簪花”出谋划策。
美工区有软软的毛根,可以用它来做各种颜色的花,肯定很漂亮。
用彩泥捏一捏,也可以做花朵。
我想来画一画。
我家里有鲜花,也可以用来做簪花。

2.材料大收集
瞧,经过几天的搜集,孩子们和老师一起收集了许多材料,有彩色毛根、发箍、彩泥、一次性筷子、画笔、彩纸、剪刀……看着材料架上满满的材料,他们可开心了!带着对于“簪花”的无限向往,他们决定马上开始动工。







体验簪花
班级游戏区里,“簪花小铺”应运而生。瞧,孩子们制作簪花时的样子,多么专注!有的孩子用彩笔为自己设计心爱的簪花;有的孩子用彩泥制作簪花;有的孩子用毛根做形态各异的花朵,绕在发箍上做成簪花……
每个孩子的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,他们带着对“簪花”的热爱,沉浸在簪花制作之中,发现美、感受美,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来创造美。

回顾与思考
一念簪花,一世无忧;一次体验,更是一次成长。《指南》指出“艺术是孩子感受美、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,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。”簪花,不仅是一种手工技艺,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。在与“簪花”的邂逅中,益英实验幼儿园大2班的孩子们在生活中探秘簪花,在“簪花小铺”中体验簪花制作,感受“簪花”的美丽与乐趣,不仅获得美的享受与体验,更是感受到了簪花文化背后的情感表达,产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。

供稿:邹胜兰
审核:杨燕华
发布:潘 虹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