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我们的朋友圈


课程缘起

生活即教育——日常生活中,一段交流,一个游戏,一幅图画,一张照片,一个故事,一个发现,一个挑战……都能引发孩子们的自主探索与发现。
一次晨谈活动时,我们和孩子一起聊一聊周末的趣事。“什么是‘朋友圈’?你们看见的朋友圈是什么样的?我们也可以有朋友圈吗?”......孩子们对“朋友圈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

我在小区里玩滑滑梯。

我知道晨晨在表演舞蹈!

你怎么知道她表演舞蹈呢?

因为我妈妈有她妈妈的朋友圈,我在朋友圈看见的。
教师思考:
《纲要》中提出:教师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、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,鼓励幼儿大胆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,在平等的关系中,让孩子可以自由、自主、自信地表达与探索。通过交流,孩子们对“朋友圈”进行了自由交流,了解到:朋友圈是微信的一种功能,记录一些生活中的故事。此外,孩子们也提出了他们的想法“我们小朋友可以有一个朋友圈吗?”于是,追随孩子们的讨论,我们开始创建属于孩子们的朋友圈。
认识朋友圈

什么是朋友圈?

只有手机微信才有朋友圈。

朋友圈可以记录有趣的事情。

我妈妈喜欢发朋友圈。

朋友圈还可以点赞。

我在妈妈的手机里可以看到别人发的朋友圈。
孩子们浏览家长的微信,观察朋友圈的结构和内容,在和家长的交流中了解朋友圈的作用,丰富对于“朋友圈”的认识:朋友圈是用照片、文字、视频记录生活,朋友圈的好友可以点赞和评论。



教师思考:
《纲要》中提出: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。因此我们要充分运用家长资源,充分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。在“朋友圈”的主题讨论中,孩子们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观察发现,大胆地猜测、自由地表达自己对“朋友圈”的认知。在此过程中,他们将已有经验与新的发现进行链接,不断丰富自己的认知,获得新的学习。
建立班级朋友圈

我们可以有朋友圈吗?
随着对于“朋友圈”的认识越发深入,孩子产生了建立朋友圈的意愿。

老师,朋友圈这么有趣,我们也想有朋友圈。

我们没有手机呀?怎么发朋友圈?

我们会画画,可以把事情画下来呀!
孩子们纷纷点头同意,决定用画画的方式记录,发布自己的朋友圈。
我的朋友圈里有谁?
睿睿:有我自己,有我的好朋友!
博博:我们桌都是我的好朋友!
乐乐:我们全班都是好朋友!
晨晨:老师也是我们班级的好朋友!

有我自己,有我的好朋友!

我们一组都是我的好朋友!

我们全班都是好朋友!

老师也是我们班级的好朋友!
……
于是,我们的班级朋友圈有我们所有的孩子,还有老师和阿姨。
朋友圈怎么制作?
需要有自己头像名字,会有发布的故事,还会有其他人的点赞!
于是孩子们设计自己朋友圈的头像,成为自己的专属标记!






发布第一条朋友圈故事,写上发表的日期,有的还标明了星期、天气,点滴的事情用图画进行“讲述”,也可以讲给老师听,请老师记录。






有了第一批的朋友圈阅读者。孩子们相互交流,看图了解着朋友们发生的事情,也有的小伙伴迫不及待地上前自我介绍,还有同伴了解故事后讲给其他人分享的。
给你一个赞。拿个小贴纸,给喜欢的朋友圈故事点个赞,分享朋友的快乐,讲述朋友的故事,解决朋友的困难……






教师思考:
在建立朋友圈的过程中,我们鼓励孩子提出问题,和孩子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,帮助孩子们的想法落地,孩子们不断思考探究、亲身摸索操作,在班级中建立起属于孩子们的朋友圈。朋友圈的建立,为孩子们分享趣事、好玩的游戏提供了窗口,而朋友圈里的故事也越来越多.....
朋友圈的精彩故事

朋友圈里记录着孩子们发生的各种故事,让我们一起来 孩子们分享的朋友圈故事吧!

程程:我们幼儿园四楼天台上可好玩了,我和好朋友在上面玩打病毒游戏,我拿着小手枪,保护小朋友。

晨晨:起床时间到了,有的小朋友一下子就爬了起来,有的小朋友孩子床上呼呼睡觉呢!我会先穿好衣服裤子,去轻轻地叫没有起床的小朋友起来呢!

昕昕:在周末的时候,我妈妈还要去上班,我就拉着她的电动车不让她走,结果我就摔倒了,脸上也蹭破了,我都流眼泪了!小朋友们可不要学我,要注意安全。

小茹:在幼儿园里可以学许多许多本领,我很喜欢和老师小朋友一起,很开心!

辰辰:我和爸爸在小区小树林捉迷藏,我的爸爸躲在树下,我就去找我的爸爸!我很喜欢和爸爸一起玩!

依依:我放学了也会碰到萌萌,我们在小公园里,玩石头剪刀布游戏,我们是好朋友!

乐乐:我和辰辰在幼儿园玩滑滑梯,我们排着队,我先滑下去,他也呲溜一下跟着我滑下来,好好玩!

航航:我们要睡觉了,看见阿姨在拖地,老师在搬床,真辛苦!

依伊:我在游乐园,躲在蹦蹦床上,都睡着了,好好玩!

妙妙:我和好朋友玩捉迷藏,看见树叶有绿色的,还有红色的,还有黄色的,很漂亮!

小宇:我们的小区有滑滑梯,和爸爸妈妈一起玩,我真开心!

钰钰:我在图书屋里玩,我们班级的图书屋里有小沙发,还有很多书,我很喜欢!
《指南》指出:成人应多给幼儿提供倾听和交谈的机会,为幼儿创造说话的机会并体验语言交往的乐趣。“朋友圈”正是孩子们可以用来表达自己想法和情绪,倾听和了解他人的一个窗口。
本次课程中,教师追随幼儿对于“朋友圈”的探索和建立的意愿,支持他们的想法,不断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。在此过程中,幼儿用更贴近自己生活经验的方式来“发布朋友圈”,乐意分享自己的情绪和生活点滴,同伴之间也通过“朋友圈”互相沟通、交流。
孩子们的“朋友圈”精彩还在继续,让我们期待更多有趣的故事吧!







供稿:邵理远
审核:杨燕华
发布:潘 虹

YIYING
益英实验幼儿园
欢迎关注我们
❤

招生火热报名中
欢迎来电预约参观
张老师:15861558767
姚老师:13961806082
潘老师:1580617676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