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HELLO DECEMBER
牙齿那些事儿

换牙是每个孩子都会有的经历,大班孩子正处于换牙时期。有些孩子总有很多的担心,心情忐忑:牙齿掉的时候疼不疼?吃东西把它咬掉了怎么办?针对孩子们的各种担忧,大五班开展了“牙齿那些事儿”主题活动。

早上,黄紫妤小朋友急匆匆地跑过来,“老师,老师,你快看,我的牙齿掉了”。

彤彤听到后,也走过来:“老师你看,我的也掉了,还有一个洞洞呢。”


“为什么你的牙齿掉了,我的牙齿还好好的没有动呢?”妍妍围过来说道。

不一会儿小朋友纷纷围了过来,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。
“你疼不疼啊?”
“为什么你的牙齿上掉的那个地方有个小洞洞呢?”
“我的牙齿也晃动了估计也快掉下来了吧”,“掉牙是不是不能吃东西了”......小朋友的小脑袋里总是有各种各样的想法。
教师思考:
《3~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》中指出:儿童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。换牙反映的是生命的成长,成长总会遇到烦恼、困惑和惊喜,孩子们对自己的牙齿有困惑,逐步产生探究的欲望。教师要善于抓住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,把握时机,积极引导。

认识牙齿

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,那每颗牙齿是不是也有它专属的名字呢?借助牙齿模型,孩子们进一步了解了牙齿的名称和作用。



教师反思:
孩子们在观察交流的过程中能结合自身经验说出牙齿有门牙、尖牙和磨牙这些名称,并能根据牙齿的形状探讨它们的本领是什么。在自主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孩子们的认知经验不断得到提升,作为教师应给幼儿创造自主探索与交流的机会,进一步提高幼儿的自主学习与语言表达能力。

牙齿自画像

虽然看过了牙齿模型,但孩子们对于自己的每颗牙齿长什么样还是充满了好奇,大家轮流到镜子前观察自己的牙齿。



BIG
SALE


观察过后,孩子们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了自己牙齿,并和同伴分享自己牙齿的故事。


DECEMBER













教师思考:
《3-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》中指出:要和幼儿一起发现并分享周围新奇、有趣的事物或现象, 一起寻找问题的答案。孩子们在活动中了解了牙齿名称,知道牙齿的形状,并通过绘画记录等方式保留和积累有趣的探索与发现,自主探究和记录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。

牙齿大调查

在统计牙齿数量的过程中,孩子们发现自己和大人的牙齿数量有不同。生活中关于掉牙也有一些习俗,孩子们通过查找资料,搜集到了更多有关牙齿的秘密,完成了牙齿调查表。












蛀牙大讨论

幼儿在观察、讨论中发现牙齿会长蛀牙,对于为什么会长蛀牙?蛀牙是如何产生的?在绘本故事中孩子们找到了答案,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。
通过阅读绘本故事《牙婆婆》,幼儿知道了吃东西不认真清理牙齿,牙齿是会被不断腐蚀,慢慢形成蛀牙。
孩子们结合绘本故事和生活经验,记录下了会腐蚀牙齿的食物。




孩子们得出结论:酸酸甜甜的食物会使我们的牙齿变色,变软,腐蚀我们的牙齿,时间越久危害越大,牙齿就会慢慢形成蛀牙。在生活中要注意少吃甜食少喝饮料,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牙齿。

护牙行动

说到保护牙齿,孩子们最先想到的就是刷牙,只有正确刷牙,才能真正杜绝蛀牙的产生。快来和大五班的小朋友一起学习正确刷牙的方法吧。

看,孩子们在家养成了早晚刷牙的好习惯。












温馨小提示:
•每天早晨和睡前需刷牙。
•饭后要漱口,漱口是最常用的清洁口腔的方法。
•建议每隔三个月或半年,进行一次口腔检查。
孩子们记录下了自己刷牙的故事,并和同伴开心分享自己是如何消灭牙齿里的细菌,保护好自己牙齿的好方法。











在本次班本主题活动中,教师遵循幼儿主体性原则,聚焦班级孩子掉牙的问题,引导孩子们正确认识了换牙期,消除了他们对于换牙的紧张和恐惧。孩子们通过自主探索,掌握了一定的牙齿保健常识,进一步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及卫生习惯。
供稿:大五班
审核:杨燕华
发布:潘 虹
